close

最近跟國外trader一起合作,順便取得近15年的e-mini S&P (ES)的歷史回測資料,如果有需要測試自己程式是否適用於美國商品,我這裡可以提供(請寄email索取: wenschair@gmail.com   )。

 

●為什麼要測試e-mini S&P?

        e-mini S&P在1997年在美國CME交易所首次開始交易,期貨合約標的為S&P500 (如同台指期之於加權指數的關係),目前成交量是世界第二大(第一大應該是Kospi 200 index)。我看了一些程式交易相關的原文書,比較大量的著作大概也是在出現在1997~2000這個時期;反觀台指期開始有人注意到程式交易大概是2005-2008,開始大量推廣程式交易大概是在2010年之後的事了。台灣程式交易的市場其實還是不夠普及,這可以從Multicharts的收費偏貴的狀況就可以看出來。在美國只要去該期貨商開戶,使用這些軟體都是免費的,因為市場太過競爭,光是可以直接下單到期交所的期貨商大大小小就有上百間,甚至你開發出來一個策略,可以透過期貨商合法幫你租給你的客戶。

        從開始盛行使用程式交易來說,我認為台灣至少落後美國至少有5~10年,十年前的turtle soup策略(我blog中的舊文有提到),被發現適用於台指期也是近幾年的事。如以成交量來說,美國的指數自然比台灣來得大,因為市場太多人參與,指數震盪洗盤的情況也更多,越是效率市場,指數行為越是隨機。

        正因為如此,我認為你該測試使用你的策略在e-mini期貨上。如果在不改變進出場邏輯的情況下,還能適用於多商品(趨勢至少是向上的即可),表示你的策略較具有未來性。

 

●測試的時候是否可以改變參數?

        我一直以來都認為不行,直到最近經到外國朋友提醒,我才有了新的看法。因為我以前認為只要稍微修改參數,就會造成過度最佳化。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位外國友人問我「你認為指數的波動率是否跟產品特性有關;如果是的話,那振幅較小的公債怎麼會跟黃金期貨或是指數期貨一樣的策略參數」。他的回答,讓我覺得很羞愧,因為長年來我只專注於台指期這一個商品,實在是井底之蛙。另一個從外國友人得到的消息是,JP Morgan的一些基金也有使用單策略多商品的程式交易,商品之間的參數除了有所不同之外,資金比重也會依風報比去作調整。

        因此如果你要測試不同商品對於你策略的適用性時,稍微修改你的策略參數是無妨的(例如最近10根k線的高點,改成5根或是10根),但請不要修改你整個策略原來的進場邏輯。通常一個好的邏輯,即使參數不變,從A商品換到B商品,其績效趨勢也應該是向上的,微調參數可以改善其獲利狀況而已。

 

●單策略多商品測試 vs 資金管理

        如果你的策略可以簡單適用多商品,這個策略可能可以賣給美國基金公司或是放在美國期貨商下單(有需要的話我可以幫忙問一下);如果你的策略很不幸不適用於多商品,你資金控管上可能要更加嚴格,因為其他指數商品的走勢,很可能就是台灣以後的走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cha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