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你自己買賣股票很頻繁(像我一樣),但是績效不如預期,建議把這篇看完。接下來講的是發生在我真實帳戶的故事。


我自己操作股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長線投資,說穿了就是在全球金融危機時買一些不太可能倒閉又有穩定配息的股票(例如大陸的國營企業),閉著眼睛買,直到帳戶的淨值變成2倍之後,再來思考要不要停利,這種方式巴菲特的書介紹了很多,在此就不作說明。另一種方式則是短線股票交易,因為資金有限,所以必須在行情波動之間,以熱錢進行短線投機,賺取價差,也方便我平衡程式交易的損益;但問題來了,當初我切入程式交易的原因正是因為主觀交易常常無法有效控管,而倒致最後凹單賠錢。


跟大多數人一樣,我在進行股票頻繁交易時,常常進場之後,股票點到停損點而沒有適時停損,有時候是因為自己太忙而沒時間看盤,有時候則是因為不信邪,想再撐一下,看會不會轉虧為盈。如果選股能力不強的話,在多頭也很難大賺小賠;而空頭則會變成心中永遠的痛。我自己也是過來人,也是跟大家一樣踩著血淚走過來的,直到我開始養成紀錄股票及控管投資比重的習慣,利用下列兩個工具,可以有效改正你操作的習慣,透過真實面對,你會逐步修正自己判斷行情及進出場的能力。

【工具1】真實紀錄交易損益,如同程式交易,從獲利曲線去看你的交易盲點。
以我自己為例,我不會去記錄我今天買了什麼股票,但我會詳細記錄我今天賣了什麼股票,稅後損益如何(如下所示)。

接著我會利用這此交易資料,繪出「累計稅後損益圖」,目的在於用自己的賺賠判斷自己交易進場的問題,大多交易上的問題,都能夠被診斷出來。

下面的「累計稅後損益圖」是用我自己某個真實帳戶近半年的交易紀錄繪製出來的圖(該帳戶本金僅為100萬)。
光看上面這圖,可能沒有什麼感覺,我再分段進行解析如下所示。








透過上面這樣不斷記錄自己的真實績效,不斷修正自己的交易模型,你也可以看出自己在空頭時有沒有適當減碼多單。總而言之,這是個非常好的開始,只有透過自己帳戶的損益,你才能認識在「心理壓力下」你的交易盲點。主觀交易與程式交易不同,你所有進出場決策都是在有壓力的情況下進行,因此所有紙上談兵的規劃都不夠真實,唯有真實交易,才能找出你的弱點。





【工具2】資金配置紀錄
這個紀錄很好做,而且不需要每天作,只需要兩個數值,每週至少記錄一次,第一個需要記下目前帳戶可下單的資金、第二個則是記錄目前稅後庫存市值為何。利用這兩個數值計算出目前在市場中的帳戶投資比重為何。



利用帳戶投資比重的數值,你可以檢查自己交易有沒有適時加碼或減碼。假設你有100萬資金,你一定是由少而多,漸進式投資,隨著行情升高或走跌,也應該逐漸減碼,就像外資一樣,總會有人認為外資喜歡買在高點,哪知外資是一路買上來,下跌時再逐漸減碼。

上圖是從這段時間以來,近3個月的帳戶投資比重圖表。讀者可以清楚看到,投資比重逐漸下降,有一部分是因為我自己減碼(我個人的習慣是在行情不明時,先把部位減碼到50%),也有一部分是因為獲利稀釋了投資比重。因為行情仍處在我設定的多頭,因此減碼不會低於30%。


如同我的操作績效,當一間資產管理公司擁有1000萬的資金可以投資時,公司一定不會全部梭哈投入市場,而會慢慢加減碼,大多時間持有投資比重都可能會在30~70%附近遊走,換句話說如果該公司今年賺了200萬,以總資產來看其年報酬率僅約20%;但若以真實投入資金的報酬率來看,其投資的功力為40%績效。如果看到這裡,還認為巴菲特的年化報酬率低,投資功力有待加強,那真是天大的誤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schair 的頭像
    wenschair

    程式交易≠Holy Grail

    wenscha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